选专业是考研的重要一环,专业决定了你学习和研究的方向,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职业与今后的人生道路。所以选择专业一定要慎之又慎。如何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呢?这就要“软硬兼施”了。
所谓的“软”,是指非技术性方面的问题,例如兴趣、专业前景等。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说一下。
第一,兴趣。选专业最忌跟风盲从,热门的专业、别人喜欢的专业,都不一定适合你。做很多事都要凭借兴趣,研究自己不喜欢的学科,恐怕要事倍功半,你可能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,你的投入也未必就能得到期待的结果。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,或许在报考大学时你没有遵从内心选择,现在又得到了一个新的机会,为什么不重新考虑自己心中热爱的那个方向呢?
第二,实事求是。在选择专业时,考生已经不要忘记自身的条件,选择一个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的专业,毕竟很多事情除了热情也需要天分。文科生对物理突然有了兴趣,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?是否连高中时的物理分数都一塌糊涂?理科生想考文史类专业,你的语言文字能力又怎样?关于文字的积累沉淀有多少?或许你在备考期间,可以靠突击准备补上基础知识,但更深入的需求,比如思维方式、知识积累,短期很难提高。
第三,专业前景。近年来,每年都听到媒体报道“最难就业季”,虽多少有些夸张,但就业形势的严峻还是毋庸置疑的。考生尽量选择实用价值高、更能学以致用的专业,迎合社会需求,可以减小自己未来的就业压力。
第四,经济问题。读三年研究生需要一笔不小的花销,学校的公费名额和奖学金名额又都很有限。如果你的经济比较拮据,在报考时千万不要忽视了经济因素,一定要问清楚自己所报专业的收费情况,以及学校得公自费指标、奖助学金制度,再考虑自己的成绩在校内的排名,最后做决定。
各个高校都有公费自费制度以及奖助学金制度,但是研究生三年的花销还是不小,而
所谓的“硬”,自然就是与“软”对应的技术性方面问题。有以下几个方面:
(一)热门专业巧报
热门专业的竞争较为激烈,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,不仅需要实力,还需要智慧和技巧,那就是抓住“空窗期”:
1.热门专业择校的“空窗期”。普通院校的一些热门专业不如名校热门的知名度高、竞争也不那么激烈,但师资力量比较强。对于热门专业,我们可以在择校上多家选择,将专业类学校和中西部地区的“211”学校纳入选择范围中,这些学校往往可以用相对较低的分数考取热门专业。
2.历年报考人数的“空窗期”。有时,报考学校也会出现“大小年”情况,上一年报考人数很多,下一年又减少了,甚至可能出现报考人数不足的特殊情况。所以,同学们如果有可以利用的资源,一定不要放过,多找一些内部“情报”,把握机会。
3.热门专业内部的“空窗期”。热门专业下的一些的学科分支可能并不热门,例如大法学下的法制史和法理学,就是热门中的冷门。考生们可以详细研究自己所报专业下的学科分支,如果发现热门中的冷门,或许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(二)冷门专业热报
“冷门”“热门”都是相对而言的,一个学精冷门专业的人才一样是个“热门人才”!怎么样做到冷门专业热报呢?
1.选择具有发展空间的冷门专业。一些专业就业面较窄,但有发展前景,入学的时候或许是个冷门专业,等学成毕业时已成为了热门专业。报考这类专业时要具有前瞻性,放眼未来。
2.凭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。话题又绕回了兴趣。学习研究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,这几年时间会对人生产生很大影响。即使专业内容在工作中几乎用不上,你得到的思维方式与人生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,素质和能力都得到提高。